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与借鉴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5/4/24 9:43:33  浏览次数:2520次
【字体: 字体颜色

  美国和英国, 前者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后者作为第一个建立福利制度的老牌发达国家, 他们在政治和道义的驱动下各自 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和反贫困运动, 并创造出许多相似的模式, 如从20世纪之交两国实施的模式主要由“输血式” 扶贫发展到二战后的“造血式” 扶贫, 旨在逐步减轻下层阶级的贫困压力。 在对贫困人口 采取“输血式” 的扶贫中, 两国主要依靠的是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 而“造血式” 扶贫主要依靠的是市场, 即通过培训提高那些因缺乏劳动技能而致贫的人群, 旨在帮助他们有能力在企业或政府部门获取工作岗位, 从而摆脱贫困。 另外, 两国在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方面有着相似的认识,特别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与公平。
  一、 福利补偿扶贫模式
  福利补偿是英美两国扶贫的常用模式, 其宗旨在于通过建立覆盖贫困人口 的社会福利制度来减少社会贫困。 众所周知, 英美两国建有自 由主义的社会保障体制, 其主要的目 标之一是在广覆盖的原则下特别关注弱势社会阶层, 如儿童、 寡妇、 伤残者、 失业者以及老人等救助对象。
  二、 合作开发式扶贫模式
  政府与NGO的合作在英美两国扶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以来, 两国更加认识到“政府失灵” 和“市场失灵” 时NGO在社会救援方面的作用,双方的合作都朝着更加紧密, 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到20世纪末,NGO在两国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
  三、 区域推动式扶贫模式
  英美两国特别重视贫困区域的扶贫, 他们通过制定政策、 发展经济, 促进社会进步, 以消除绝对贫困, 减少相对贫困。进入20世纪后, 地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愈发严重, 贫困人群增大, 英国政府开始关注贫困区域的发展,相继出台一系列开发的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实施区域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 主要针对的是南部地区, 其目 的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四、 脱贫能力开发式模式
  阿玛蒂亚﹒森在其著作《作为自 由的发展》 、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作了系统阐释, 认为贫困真正含义不是收入低下,而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机会和能力, 这种机会和能力的不足才是导致贫困的根源。 因此, 提升个人能力是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在工业化过渡期间, 英美两国政府在贫困人群能力提升方面,一是特别关注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 通过实施教育提升强少年未来抗击脱贫的能力,以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是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鼓励社会机构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帮助失业者再就业; 三是鼓励所有贫困家庭积累资产,节约开支,增强抗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