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5/4/15 14:48:50  浏览次数:2272次
【字体: 字体颜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前些年,历史文化名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它的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更是缺乏研究。近年来,各地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是保护地方文化、文物的需要;二是保留和发展城市个性和特点的需要;三是表明城市历史悠久的需要。以上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比较肤浅。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我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设置目标、功能、实现途径等方面了解得少,研究得也少。
  一、 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
  1.优化城市总体形象的功能
  城市形象包括建筑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和商业氛围等,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反映。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环境质量的最高层次。
  城市的出现本身就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全方位考察,城市“天生”就具有积累、聚合、选择、发展文化的功能,各类文化在城市时空交汇点冲突碰撞,铸就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个性。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是许多工业城市再过100年都望尘莫及的。因为许多新兴工业城市往往只是工业区、生活区、商业区的组合,难以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亲切感和独特的魅力。亚历山大?克里斯托夫曾说过:有两种不同的城市,一种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是按照规划图建立起来的。在规划实践中发现,后者容易受到诸如“缺乏人性”、“不具地方特色”、“不吸引人”等的指责;而前者却值得人回味,使人留下记忆,倾注感情。由此可见,城市中的古老人文景观是文化的物化,是历史的凝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外在个性形象的内核。鲁迅说过:“有个性的才是美的”,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为别国所注意的。”西安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古城,许多外国人到西安旅游观光,正是冲着其“古”味而来的。在西安,外国人很少去现代气息浓的大商厦、公园、游乐场。而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小雁塔等处,外国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外国人对中国现代打击乐毫无兴趣,而对陕西锣鼓极有有兴趣;更值注意的是,连许多西安人都认为老掉牙的秦腔戏,却迷倒了不少根本听不懂台词的外国人。
  就历史文化方面说,金华当然比不上西安。但金华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建置久远,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悠久的历史如何体现?辉煌的文化沉淀如何处理?这已经成为我们正在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金华古称“婺州”,婺文化相当丰富,包括婺剧、婺瓷、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婺州建筑、金华火腿、东阳木雕等。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研究发掘属于金华城的“婺文化”,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无疑有利于提高金华市的城市品位,进一步优化城市整体形象。
  2.开发城市潜在资源的功能
  在浙江省城市体系中,已经把金华规划为杭宁温之后第四大城市,在即将完成的《金华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金华的城市定位,即经过几年努力,成为上海经济区的卫星城市、旅游城市。
  从巴塞罗那的“西班牙村”、圣地亚哥的“文化村”,到潍坊的风筝、曲阜的孔府家酒,我们体会到,历史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资源。金华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只要加以认真挖掘和开发,就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自然景观来看,金华有“一盆一山一水”。“一盆”指金衢盆地。金华市地处浙江中部盆地中心,农业发达,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0%,而金华山屹立在这只绿“盆”中心,山高海拔1300多米,而金华城海拔却只有30多米。因此金华山的相对高度较高,显得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如同泰山挺拔于齐鲁大地。在金华山上,有“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双龙洞。在金华山之南,有一条三江聚汇而成的婺江,水流潺缓,从城中逶迤而过。金华城就坐落在金华山与婺江之间,可谓青山、绿水、古城三者相得益彰。
  从人文景观来看,金华的奇山秀水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沈约、李清照等曾到过金华,留下了许多吟咏金华风情胜迹的名篇佳作;金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名人辈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清初戏剧家李渔,以及近现代的邵飘萍、陈望道、艾青、黄宾虹、施光南……
  从文物来看,最令金华人骄傲的是太平天国侍王府,这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两幅最为珍贵的壁画,已于最近获得揭取保护成功。除侍王府外,还有“天宁寺”、“八咏楼”等,都具有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更值得一提的是“侍王府”、“八咏楼”所在地的“子城”,保留着许多明、清时的民居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区。
  从历史来说,金华有许多历史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史书上关于黄大仙“叱石成羊”的记载。今双龙风景区内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观遗址,现已修复,香港黄大仙观的门楼上写着“金华黄大仙观香港分迹”,在旧金山、温哥华也是如此。因此,金华也可称之为道教文化之城。以上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正是金华市发展旅游业,争取成为上海的卫星城亟待开发的资源。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好、开发好,开辟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将文化和历史浓缩于此,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到金华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3.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功能
  人活着有多种层次的需求,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更需要文化的精神享受。如日本枥木市市长铃木乙一郎的名片上方印着一幅图片,图片上有一条名叫巴波川的小河,小河边有一排矮房子。这排毫不起眼的房子是派什么用的呢?原来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由于运输方便,是稻米的集散地,所以枥木的许多房子是当谷仓用的。名片上的房子就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谷仓。这些粮仓就是这个城市很值得骄傲的历史凝结物。这些房子外观平常,如在中国可能早已被拆掉了,但枥木人觉得这是他们的骄傲,把它作为维系海内外侨胞的纽带,国内外客人观光考察的重点,枥木人因此得到了自信心和凝聚力。这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凝聚,证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是个商都。他们提出,在城市发展中有两条不悖的宗旨:一是要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产流通城市;二是要成为富有特色和情趣的旅游文化城市。他们深深地懂得,没有文化,没有这些旧谷仓,就难以成为有文化的城市,更谈不上成为令人留恋的旅游城市。
  所以,从以上几点去看我们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或者说正在拟订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案,就物有所值了。从社会价值上讲,把这些东西保护下来,使这些事物支撑起故乡风土人情。几万华侨回来,就要看这些东西:从经济价值上讲,它包含着旅游资源的巨大效益的潜力;从环境价值上讲,它创造一种亲切、宜人、友好的气氛和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风格。像日本枥木那样几万人口的小城市,也能将旅游文化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从建筑价值上讲,它显示着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可览性。所以历史文化名城能够极大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人们在欣赏环境、创造环境的同时,也被环境所熏陶、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文物不是“死的物质”,而是城市物化的历史、凝固的音乐、形象的诗篇、永恒的画卷。它们是实实在在具有教育、陶冶、净化、充实人们灵魂功能的”活物“。像金华这样的状况、发展阶段、目标定位,如何能够更好地维护、整修、开发历代遗留的人文景观,这很值得专家学者加以研讨,贡献自己的智慧。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设想(功能实现途径)
  1.辟新区,保旧城
  历史文物的保护,特别是成片的保护,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现实需求与原貌保存的矛盾。比如居民建房,拆掉了宋代、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如果政府部门不让业主拆,他们会提出:要么我们换一个地方住住?所以这件事也很难办。再加上现在有一个土地批租,越是老城区,土地的含金量越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又有一种很强的愿望,希望尽快地改变城市的面貌,给人一种整洁的、舒适的、统一的、有秩序的感觉。另外,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这样三路夹攻,许多城市,什么子城、古城啊,什么成片遗留古风的街道等,消失的速度很快,许多城市历史性建筑甚至已荡然无存。所以许多报纸、许多专家在呼吁进行保护。
  在发展形势面前,如何保护金华的文化古迹?金华提出:坚持城市向西转移,向南发展,开辟新区。这里有几个层次:第一是历史文化保护区。金华有一块宝地,即将军路以南,飘萍路以北,胜利街以东,东市街以西这块地方称为子城。两个国家级的历史文物均坐落在子城内。第二个层次是古城风貌恢复区。这个恢复区的范围比较大,大概有六七平方公里。第三个层次是古城风貌协调区。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保护目标、保护要求、保护范围、保护深度。而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开发新区,向西延伸到站前区。目前的老火车站随着功能的改变,要成片地进行改造。更重要的目标是向南开辟一个新区,即江南新区,现在开发区已打下1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基础,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所以现在把一些主要的建筑物都搬迁到那里去,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也拟南迁,实现城市功能分流。这方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鲍世行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他说:如果只在旧城里做文章,所谓“田螺壳里做道场”,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名城保护问题,而且旧城的景况会愈来愈糟。建筑物的层次、体量、风格、街道的宽度、色彩的协调等,都要做出严格的限制。
  根据这一思路,金华城市主要向西、向南进行大规模地建设。通过开发新区,保护老城,而不是把可供后人继续挖掘的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可以源源不断生财的文化资源,葬送在我们手里。不要图一时之快。总结历史经验,如果现在大规模地进行老城开发,大部分老百姓可能会叫好,因为居住条件、行车条件将大大改善。但是这样做,只能博得一时的喝彩,等到若干年之后,市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之后,就会喝倒彩了,我们最终只能成为千古罪人。所以这种事不能也不会去做。
  2.复风貌,保子城
  对于金华子城,应以保存、保护为主,整治、改建为辅。同时剔除其不适应的方面,增加与历史文化风貌相适应的内容。目的是全面改善这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使之成为一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并与现代使用功能相协调的高情感、高艺术价值的区域。由于一些古建筑已经分屋到人,住户如要对房屋进行改造,政府要干预。有些古建筑如果不控制就有可能被拆掉,必须严格监督、保护。有的街道非常雅致,但住户偏偏把水龙头、洗衣槽等放在房屋门前,这就很不协调。所以市貌市容一定要下功夫进行整治。有的在古建筑前面搭建一个现代化的房子,就像人脸上长了一个瘤一样。建起来以后再拆除,难度就大了。所以应采取外围改建、内部整治、核心保护、风貌复旧、功能恢复等措施。
  金华子城,过去就是商业街,现在可以把它规划控制成步行街、步行区和商业区,在外围搞一些疏导。因为是商业区,车辆要停在外面,因此必须把停车场、外围交通、消防通道、下水道、给水排水解决好。古代的城市,绿地本来就比较少,随着城市的发展,空地越来越少,著名的石榴巷已没有一棵石榴树。我们设计了一个叫做“找缝插绿,见缝插绿,垂直绿化,盆景绿化”的方案,这样从现在开始,按照这个方案去实施,经过几年努力,能够把这块地方的绿化问题解决好。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子城的全面保护整治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是全面调查。对要重点保护的建筑风格、建筑年代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搞清来龙去脉。二是进行综合开发。对子城的保护,需要多学科地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它的布局、历史演变过程,现存空间的协调性、建筑形象,然后加以详细的规划。至少子城这一块要进行城市设计、风貌设计。三是对经济社会效益进行预测。有多大的本钱做多大的事情、分布实施。
  3.续文脉,保重点
  城市的发展都有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每个城市文化脉络都需要续承延展下去。这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是文化的沉淀过程、历史的沉淀过程。今天城市的特点,即是过去的延伸,又必将向将来延伸下去。所以,金华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分为四个组团:一是以子城为核心的旧城保护组团;二是以八一北路、西市街以及新客站、老客站构成的商业中心,这里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开发;三是向江南延伸的组团,就是现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四是现在的多湖组团。
  四个组团的开发程序:先有子城。这是历史上开发的,当代决策者的责任是保护好,然后延伸到现在的商业中心。这个中心是大规模的,显示的是城市的现代风貌。古代和现代在这里交融的过程中,金华在此沿续了几十年后,才向西跨了一步。从现在到与下世纪之交的这段时期,主要是建设江南组团,即经济技术开发区。它的功能确定为行政管理和科技产业的中心和商业的副中心,它充满着现代气息,而且面向未来。然后在20世纪末,回过头来开发多湖这个组团时,又与子城加以对接。这个组团完全可按未来的模式运作。
  总之,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城市整体就是一座历史文化沉淀凝集的巨大结晶体,其景观特色比一般城市来说更需要精心设计,精心雕琢,使之真正成为集历史文化与艺术宝库为一体的大型的精神、文化、艺术的综合体。只有这样去思索、实践,金华城才能逐步展现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咏叹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雄伟景象。
  (此文系作者任中共金华市委书记期间撰写,原刊于《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