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奥运与加强文态环境保护
发布人:administrator 发布时间:2015/4/15 14:48:04  浏览次数:2255次
【字体: 字体颜色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郑孝燮
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将在我国的北京举行。我有幸应邀参加这次《人文奥运理论研讨会》前来学习,深表感谢。对体育运动我完全是个门外汉,参加研讨会我只能就某些间接方面的问题,谈些拙见--主要是举办城市的文态环境,特别是历史文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现代城市"的北京申奥成功,不但必须把属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同时还一定要把属于文化的文态环境也保护好,迎接举世瞩目的世界奥运会的光临。

先谈一下什么是文态环境的保护?
文态环境保护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以建筑规划布局为主导,以风貌分区内的某种建筑风格为基调,综合体现"美的秩序"的文明环境。对于城市环境唯独建筑最能表达个性特色,贯穿"美的秩序"和寄托历史,寄托情意,产生精神影响。城市如果不讲求美的秩序,平平淡淡或杂乱无章,光有蓝天白云,清洁的空气和土地,生态环境良好,而没有美好的文态环境,毕竟还是缺乏文明、不健全的城市。文态环境不仅包括古色古香的历史保护区,如北京的皇城区等,也包括那些现代风貌新建区的建筑环境,如亚运村、中关村科技园区、东郊新商务区等。

北京的古都历史风貌保护区至今还剩有:(1)重中之重的古城中心保护区,指以故宫、三海为核心,包括皇城范围及南北中轴线左右范围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区。(2)皇城外古城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区,如天坛、什刹海、大栅栏、琉璃厂和某些四合院胡同保护区等。(3)有些郊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保护区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中有五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毫无疑问,进一步加强保护北京这些体现古都风貌的历史文态环境,突出它们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完美的城市空间、布局秩序,不同个性的环境特色和建筑风采,以及托物寄史的深刻意义等等都是我们作为东道主国家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的。

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发展进入现代化信息时代,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将越来越全球化,东西方文化在现代化的交流中无疑也将有所趋同,但是文化与经济、科技毕竟有别,因而文化只能是"和而不同"而不可能是全球化的"同"。这就是说"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到了明清的北京,可以说都城规划与建筑,已经臻于登峰造极,这个问题甚至是当代世界许多著名建筑大师、规划大师,不论是研究古典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者,还是从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大师异口同声赞誉的。例如法国的戈必意大师、美国的沙里宁教授、瑞典的喜仁龙教授等,他们或著书立说,或同当时欧洲著名都城对比评价,或亲临北京调查研究等等。

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任务,已经提出了几十年,从国务院到北京市都是早已审定完了的。当前为迎接世界奥运盛会,这个问题的深化落实就更加突出和迫切。以下是从北京古都风貌文态环境保护中抽出几个问题,共同探索。

首先是有牢固的整体观念、一盘棋思想。自明朝到清朝这是始终贯彻在北京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中的。中国人对待重要事情,往往都习惯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究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着眼,即使是中医看病也决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比如若是想较深入地欣赏或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那麽也只有把它们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着眼去追寻,才真正富有意义。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更是依据"礼制"(《周礼》)为本,进而体现"唯王建国(都城),辨方正位,体国(都城)经野(郊区)","匠人营国(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路面宽为九车道),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面朝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这就形成了明清北京古城以紫禁城、皇城为中心,以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主轴,和左右对称,面南背北,街道胡同修直,三海及什刹海分布其间的严整有序,气势宏伟,主次分明,虚实结合的古代都城,典型大杰作,如此立足整体,考虑长远的一盘棋规划思想和制度,不仅限于古都,而且已经"程式化"地依次适用于州府县城不同等级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不过依据不同等级规模相应地逐级缩小。

其次关于"千篇一律,千变万化"的问题,这是梁思成先生在他几十年如一日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概括出来的精辟结论。以上谈到的都城、州府城、县城已经可以看出尽管它们等级规模和所在地区各异,然而规划布局的基本构成形制,左文右武,街巷纵横交织等,既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而又表现为千变万化的风貌。至于建筑的单体,说来说去总不外乎是台基、柱间、屋面的梁柱构造体系,造成了千变万化的建筑种类,而建筑的群体布置也都无不依靠四合院空间的组合为基本单元,用以形成大小多寡不同,功能、性质、等级等不同的排列组合的各种建筑群体。从故宫、王府、寺庙、会馆、书院到各种民居四合院、商店、作坊等等全都如此。中国建筑与城市这一特征犹如京剧艺术的"程式化"表现艺术手法的千篇一律,千变万化是一脉相连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京剧还有许多深层相似的地方。如京剧追求"以声唱情","以形托神",建筑也具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托物寄情、托物寄意诸多特性,如紫禁城就能给人以"最高权力象征","壮丽威严"的精神力量的感受。"诗情画意"往往是"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中国园林给人的魅力。"寺庙建筑"则会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等等。

再就是关于建筑风格的"中而新"问题。保护北京古城区或郊区历史保护区的历史文态环境,除文物保护单位外,有时会存在着"中而新"的建筑,如北海文津街的原北京图书馆,南长街的班禅行宫,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复兴门大街的民族文化宫以及北京站等,或者遇到只需要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外貌,而允许建筑内部的现代化改造等等。当然"中而新"的建筑需要很高的设计水平,因为它们表现的既是传统建筑文脉的延续,又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犹如京剧的新编历史剧,姓京,而不是话剧加唱。"中而新"的建筑,最初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它正是全球建筑文化"和而不同",中华传统建筑文脉延续发展不断的真知灼见之一。

北京市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刘淇市长在一次科技专家会上谈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本次申奥提出的三个概念,其中人文奥运是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符合保护古都风貌的要求。现在有的舆论反映:建筑新北京就是要把旧城全部拆掉。如果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就会形成北京为申办奥运把城市拆得稀里哗啦的印象"。(注)此外,历届在不同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东道主国家都是利用开幕式向全世界展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东西展示给世界。建筑是"艺术之母",承办城市本身的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最能显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当然更是东道主应该借此机会极力向全世界宏扬的。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的历史连续不断的国家。愿北京以更美好、更高文化品位的城市历史风貌和现代风貌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注:《第二十次科学技术专家"季谈会"发言材料汇编--在发展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积极促进申奥成功》,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印,2000年11月17日,第1页。
原载于《中国名城》2003年04期总第65期